大众创新创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带动了全球创新创业的热潮,世界多个国家都将创新创业作为拉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支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这一潮流形成了历史****汇,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注入了新动力。
科技改革发展为大众创新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一是科技体制改革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制度保障。1985年开始推进的科技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通过放宽放活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管理,引导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建设国家高新区,高新区里发展出的孵化器专门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雏形。那时,一部分科技人员陆续“下海”创办小微科技企业,掀起了第一波科技创新创业热潮。
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为大众创新创业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创新成果显著。2014年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2位,有效发明专利66万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8577亿元。特别是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技术支持。同时,互联网、开源平台、3D打印等新技术工具,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成本,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
三是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保障。我国移动通信、宽带网络、超级计算、卫星导航、服务器等领域的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在这些技术和相应基础设施的支撑下,促进了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迅速崛起。同时,我国政府还持续推动建设国家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设备和科技服务。
四是制造业发展为大众创新创业奠定了产业基础。过去三十年来,我国在实体制造业方面高速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制造业生态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和制造业净出口均居世界第一位。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特别是给“互联网+”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五是高素质人才为大众创新创业输入智慧源泉。我国目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有700多万,其中理工类学生居多,他们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科学基础和开放的视野。年轻的大学生与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专利产权的海归人才、积累了丰富科技创新成果的科研人员、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一同构成了大众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为创新创业注入了源源不竭的鲜活力量。
大众创新创业正在全国扎实推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全面工作部署。有关部门、各地方政府、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积极采取行动,抓好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一是新制定了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近期,天津市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四川省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广东省、浙江省等地也陆续出台了推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这些有利政策进一步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出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二是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发展。近日,北京市召开了促进众创空间建设推进会,为京西创业公社等25家机构授牌“北京市众创空间”。上海创客中心与90多家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国内首个众创空间联盟,市科委出资300万元补贴联盟成员单位2014年度公益服务活动。武汉市将光谷创业咖啡等14家机构纳入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
三是加强科技公共服务供给。各地积极构建区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化增值服务。成都市建立“科创通”平台,将线下创新创业资源通过互联网有效整合,从财政支持、投融资对接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初创企业发展。上海市建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通过跨区域、跨国间技术转移,打造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创业服务平台,有效推进高水平科技创业。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科易网、蓝海网等科技服务平台也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服务的新模式。
四是加大财政引导支持力度。各地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大众创新创业。广东省拟在2015年至2018年统筹安排25亿元用于创业补贴项目支出。天津市设立专项资金,对认定的众创空间给予100万元-500万元财政补助。四川省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资金规模约2亿元。浙江省2015年在全省发放了1亿元科技创新券,支持各类创新企业、创业者及服务机构50余万家。
五是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工程。各地正在通过打造创新创业品牌,集聚吸引创业人才和创新资源。中关村率先启动“创业中国”引领工程,成都市启动“创业天府”行动,上海市启动“创业浦江”行动,江苏省、青岛市、河南省也陆续开展了相关行动计划。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区分赛正在全国各省(区、市)火热进行。前三届大赛共吸引31784家创业企业和团队参赛,促成创业投资近100亿元,银行贷款授信逾200亿元。
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质上是市场行为和实践活动。政府既要科学理性,更要积极有为,通过政府权力做减法和公共服务做加法来换取市场活力充分释放的乘法,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并蓄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潜力。
一是激发更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政府制定政策要“对症下药”,解决科研人员转化成果动力不足、大学生创业经验不够、海外人才创业身份受限、返乡人员创业门槛过高等瓶颈问题,让人民群众敢于创业、乐于创业、便于创业。对科技创新创业要特别予以重视,破除科技人员创业面临的体制障碍,让创业者有其股、得其利、创其富。鼓励他们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业态,为经济发展实现“双中高”目标提供新的支撑点。
二是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政府应通过设立引导基金、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以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的投资门槛和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但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存在较大风险。政府要趋利避害,借鉴美国“JOBS法案”等经验,在平台资质、募资总额、投资者能力等方面加强监管和规范,为大众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三是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市场监管要做到与时俱进,对大众创新创业孕育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还要着力破除行业保护壁垒,鼓励大众创新创业进入能源、交通等行业领域,找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抓紧落实好国务院“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意见,进一步放宽和方便企业注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维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政府要通过政府采购、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支持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宽带网络、创业导师、投资路演、研发设备等服务和设施。针对众包等发展面临的信任机制问题,政府既要支持大企业建立开放创新平台,为创业者提供诚信有保障的创新协作网络,还要积极探索通过PPP等模式建立高水平的创新众包平台,形成万众挑战创新的新机制,全面提高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水平。
五是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创新、崇尚创业、敢冒风险、不惧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是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推动我国迈向创业型经济的社会文化基础。要继续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创业导师行等公益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一批创新创业的典型和榜样,使创新创业逐渐成为新的就业方式和价值导向,激发出全民创新创业热情。(曹健林 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